编者按:乳腺粘液癌是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在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其预后如何?在第38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SABCS)大会上,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的潘博和姚儒医生展示了他们所在团队的最新研究。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姚儒1,潘博1, 孙强1, 周易冬1,茅枫1,林燕1,关竞红1,王学晶1,张燕娜1,张晓辉1,沈松杰1,钟颖1,徐雅莉1, 彭理1, 师杰2,朱庆莉3,蔡丰4,梁智勇2
※ 1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 2病理科; 3超声科; 4 放射科
通讯作者:孙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研究背景介绍: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着全球女性身体健康。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r, MBC)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约占原发乳腺癌的 1%~7%。MBC因其自身的肿瘤异质性,存在不同亚型,可分为纯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ncer, PMBC)及混合型黏液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ncer, MMBC)。传统观点认为,PMBC 患者预后较好,优于乳腺浸润性癌患者;而MMBC患者预后较PMBC更差。但我们回顾大量相关文献发现:MBC发病率低,通常难以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相关回顾性病例总结多于上世纪 80~90 年代开展,较为经典的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70年代;该时期乳腺癌的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均不完善,靶向治疗尚未用于临床,故这些经典研究中的 MMBC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与目前指南建议的综合治疗方案存在巨大差异。
目前尚无关于中国女性人群对比PMBC与MMBC 预后的大宗病例资料分析。因此,在个体化精准医疗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回顾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32年间的连续性(consecutive)病例资料,探寻因MBC肿瘤异质性(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产生的不同亚型预后特点,寻找其亚型相关的特异性预后因子,以期对MBC患者进行准确的个体化预后评估。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是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乳腺癌个体化综合诊疗中心,开展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约1500 余例/年,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约6000例次/年,并同时完成各类乳腺良性疾病手术2000余例/年。本研究是我科室承担的乳腺癌优化筛查及早诊早治的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子课题项目,与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开展了高效的多科室协作,在患者个体化预后信息的准确收集方面也得到了我科室“协和粉红花园”患友会的大力支持。
研究结果及结论: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983~2014的32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诊治的197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10192例)的1.9%,其中PMBC 117例, MMBC 80例, 所有患者均在我科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后续辅助治疗及定期随访。 在对197例MBC患者进行了2~384个月的随访后(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 研究发现MB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为86.7%,乳腺癌相关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98.9%;乳 腺癌分子表型为MBC复发转移相关的独立预后因子(P =0.049, HR=1.317, 95% CI=1.001~1.733)。亚组分析中PMBC组5年DFS为90.4%, 5年OS为99.0%; MMBC组5年DFS为86.2%,5年OS为98.7%; 两组间DFS及OS均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405、0.765)。但两组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有所不同:Ki-67为PMBC复发转移相关的独立预后因子(P =0.020,HR=58.722,95% CI=1.889~1825.766),而抗 HER-2靶向治疗为 MMBC复发转移相关的独立预后因子(P =0.047, HR=6977, 95% CI=1.1410-42696079)。
研究意义及局限性:本研究首次在中国女性群体中发现MMBC 患者根据病理混合成分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后,其预后水平与PMBC无明显差异,提示MMBC 的肿瘤异质性在获得相应强度的治疗后并不影响患者比较好的预后。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的患者病例数有限,且分布于32年间,时间跨度较大,患者的治疗方案在不同年代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但我科长期致力于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临床病例资料数据较为完善;在患者的随访方面,科室专门设立乳腺癌随访门诊, 并发放乳癌随访手册,定期跟踪乳腺癌患者术后复查情况;同时,我科“协和粉红花园”患友会定期开展医患联谊、患者沟通等活动,为我科建立了良好的随访模式及医患交流平台,为实施本研究的随访工作、获得患者准确的生存预后数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姚儒医生(左),潘博医生(右)
大会壁报:[P6-05-12] Prognosis of subtypes of th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in Chinese wome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32-year experience (198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