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后预后很差,1年预计生存率22%,5年生存率7%。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免疫治疗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获得比传统化疗更高的缓解率和延长的生存期。在第十一届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上,本刊特邀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开林教授分享了CAR-T治疗在B-ALL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现将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后预后很差,1年预计生存率22%,5年生存率7%。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免疫治疗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获得比传统化疗更高的缓解率和延长的生存期。在第十一届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上,本刊特邀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开林教授分享了CAR-T治疗在B-ALL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现将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01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目前CAR-T治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及应用?
徐开林教授: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商品化的CAR-T应用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但是近年来有关CAR-T治疗在B-ALL的应用国内已经完成了不少的临床试验,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我们国家进行的关于CAR-T治疗B-ALL临床试验相对较早,包括陆佩华院长领衔的道培医院集团以及我们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是国内比较早注册临床实验的临床中心。目前,国内主要有抗CD19和抗CD22的CAR-T的临床研究,其疗效已达到与国际水平相当的甚至更高的完全缓解率(均达到90%以上),应该说疗效是非常好的。
细胞因子风暴也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英文简称CRS),作为常见的CAR-T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临床上其发生率为80%~90%,但是比较严重的CRS,即三度以上的CRS发生率比较低,同时随着我们对于CRS的处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其相关不良事件都基本上是可控的。
另外一个不良事件就是CAR-T治疗引起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率目前也有所降低,发生率不到30%,而且经过认真严密地处理,应该说还是可控的。
值得一提的是,B-ALL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即患者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根据我们中心和上海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浙大第一附院等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CAR-T治疗对于伴有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B-ALL的有效率也达到了80%以上,应该说疗效非常让人鼓舞。因此,未来在中枢性B-ALL,CAR-T治疗也有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随着CAR-T的商品化进程不断推进,CAR-T治疗非常有望进入到临床。如果CAR-T治疗的费也能够有所下降,甚至进入医保覆盖范围,这将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获益。这也是我们所共同期待的。
02
《肿瘤瞭望》:CAR-T治疗在我们的临床疗效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以及后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徐开林教授: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让CAR-T的疗效更持久,减少肿瘤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在这方面,北京道培医院做了一项非常好的研究,他们在相当大的样本量中考察了CAR-T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远期疗效,结果显示在CAR-T治疗获得MRD阴性的患者,两年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均达到80%以上。我们中心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达到相似的结果。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对于成人B-ALL患者,CAR-T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徐开林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江苏省骨髓干细胞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九、十届委员会委员、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
江苏省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初审、终审专家
卫生部及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包括JCO,Blood,Lancet haematology,Leukemia,Haematologica,Am J Hematol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90篇。以第一获奖者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