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七月,骄阳似火。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重庆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法(国际)乳腺癌高级学术论坛于2022年7月21日至7月23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举行。
编者按:山城七月,骄阳似火。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重庆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法(国际)乳腺癌高级学术论坛于2022年7月21日至7月23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到法国、美国、奥地利及国内乳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参会,以大会报告、专题演讲、热点讨论等形式与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学术交流。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法国驻成都总领事Bruno BISSON先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纷纷发表了致辞。任国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热烈欢迎各位中外专家出席本次大会,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延期至7月举行,希望明年大家能共同相聚于线下,共同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贡献一份力量。
大咖论道
大咖论道环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带来了《Targeting Cancer Associated-Fibroblasts to Eradicate Cancer Stem Cells》的讲课,他在讲课中指出,在肿瘤微环境的所有基质细胞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FAs)是最丰富的,并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CAFs通过细胞与细胞的通讯以调节肿瘤细胞和其他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释放大量的调节因子,合成和重构细胞外基质,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带来了《中国乳腺癌治疗的现状与挑战》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当前乳腺癌患者诊疗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治疗机遇。他在讲课中提到,外科治疗方面,当前我国乳腺癌的保乳率较低,其中保乳患者以一期、二期患者较多。但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放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分割放疗非劣效于传统分割放疗,且大分割放疗模式更加便捷,能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内科治疗方面,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抗HER2治疗药物层出不穷,中国抗肿瘤新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走向辉煌的艰难过程。同时,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占比越来越大。
谈到当前的挑战,徐兵河院士指出,当前我国乳腺癌筛查比例较低,与美国相比,诊断时分期较晚。源头创新储备不足:基础研究能力较弱,转化能力待构建。虽然当前乳腺癌领域总研究数已赶超美国,但临床研究数量仍有差距,应在赶超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的质量。未来,更应注重筛查与精准诊断,以发现更多早期乳腺癌患者;此外,应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不断进行细化,从而更精准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精细分型,以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在题为《乳腺癌的微环境与免疫治疗:从基础到临床》的讲课介绍到,目前,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为主,单药治疗或与靶向治疗、放疗联用均有发展。但当前乳腺癌领域的免疫治疗仍然存在治疗人群有限、单药治疗有效率低、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不足等问题,因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众多相关研究,以探索出适合我国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案。目前,部分研究数据结果已经公布,也得到了国际、国内的认可,期待更多研究结果揭幕,以带动多学科共同发展。
随着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关注,PRO也逐渐变成了临床试验里的主要终点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在《PRO影响乳腺癌外科临床实践》的讲课中提到,PRO能用于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评估治疗效果及药物安全性,进而能对慢病患者人群管理,因此,开发PRO工具,特别是适合中国人的测量工具,将非常有意义。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PRO的应用范围,以避免遗漏重要数据。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带来了《抗击HER2 一路同行——乳腺癌精准治疗20年探索历程》的讲课,回顾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历程,从引进并学习NCCN指南,推广规范化治疗,到参与St.Gallen共识,随后开展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循环肿瘤细胞应用,推动智能决策的研发,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指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带来了《乳腺癌指南辅助查询》的讲课,对“辅助查询系统”微信小程序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根据目前验证结果,辅助查询系统(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晚期解救治疗)已经实现所有查询结果与CBCS指南一致,系统完全忠实于CBCS乳腺癌指南(2021版),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实用性、便捷性,该系统目前处于多中心验证阶段,欢迎今后更多单位参与试用。
专题演讲
学术前沿环节,意大利学者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带来了《Next generation ADC development in breast cancer》的讲课,对于DESTINY-Breast03的研究设计及三次更新结果进行了介绍,重点对于2022年ASCO大会上有突破性进展的DESTINY-Breast04研究及TROPiCS-02研究进行了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则在《HR+HER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的报告中提到,CDK4/6抑制剂的加入,使Luminal晚期乳腺癌中位OS不断提高,随着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T-DXd,依维莫司、西达本胺),相信其OS会更长,晚期乳腺癌真正成为一个慢性病。
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讲课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讲到,卡培他滨的节拍强化是提高辅助治疗效果的一种新的模式;众多含铂方案的中国研究进一步确立了铂类在TNBC的整体地位;胚系BRCA1/2突变的高危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行奥拉帕利辅助治疗1年能够显著改善IDFS和DDFS,以SG为代表的ADC药物将是mTNBC治疗的优选,更多新型药物将给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获益。
乳腺癌新辅助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关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新思考》的讲课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对pCR是否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介绍,他提出,新辅助好比摸底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能力,但是生存率才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新辅助pCR只是复发率代表,不是免复发保证;即使患者获得了pCR,也有复发风险,pCR没有提高不一定代表生存不会好。新辅助治疗常见误区是适应证选择误区,新辅助目的和疗效误区。随后,在袁芃教授的主持下,李惠平教授、聂建云教授、傅佩芬教授、张强教授、欧阳取长教授几位专家共同就该环节讲课进行了讨论。
热点聚焦环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胜春教授带来了《从新开始,精准决策》的讲课,介绍了曲帕双靶皮下新剂型的HER2阳性乳腺癌给药模式。他提到,当前新辅助治疗已经是HER2的标准治疗模式,很多证据证明,辅助阶段继续使用双靶可以使患者得到预后改善。并就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是否需要降级及今后的治疗策略与刘健教授(主持)、王涛教授、林颖教授、罗婷教授、叶松青教授、陈益定教授、陈前军教授进行了讨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宋传贵教授对《CDK4/6抑制剂共识》进行了解读。在讲课中宋教授提到,三种CDK4/6抑制剂由于在作用机制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相关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合并症的患者、孕妇,更要对其进行安全性的评估,用药期间也要常规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监测。就乳腺癌患者CDK4/6抑制剂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王坤教授(主持)、曹亚丽教授、何建军教授、李南林教授、孙正魁教授共同进行了讨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甘露教授在《乳腺癌化疗的全程管理》中提到,化疗作为重要的全身治疗手段,贯穿于乳腺癌治疗的始末。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可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需引起重视。加强化疗不良反应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多学科协作可以有效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甘露教授讲课结束后,王晓稼教授(主持)、印国兵教授、李志高教授、齐晓伟教授、王梦远教授、周四海教授共同就化疗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Michael Gnant教授带来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强化治疗策略》。在该话题的相关讨论中,张剑教授(主持)与滕月娥教授、张少华教授、郝春芳教授、陈文艳教授共同就non-pCR的患者强化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各位专家纷纷针对不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给出了治疗策略。
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环节,法国PIAT Jean Marc教授分享了《33年乳腺癌乳房重建历程》的讲课,将其所在医院乳房重建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展示,并对包膜挛缩、假体破裂等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介绍。法国BODIN Frederic教授带来了《双侧横行股薄肌皮瓣乳房重建技术》的讲课,重点对手术过程中的皮瓣设计及术中操作技巧进行了介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教授就《肿瘤整形保乳规范和安全性问题》进行了阐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尹健教授带来了《乳房假体重建策略》的讲课,最后,任国胜教授(主持)引导吴炅教授、尹健教授、厉红元教授与PIAT Jean Marc教授、BODIN Frederic教授的“中西对话”将22日的会议推向了高潮。
在23日的讲课中,病理基础与伴随疾病环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付丽教授带来了《乳腺病理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讲课,介绍了乳腺癌病理的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就病理诊断中体内无创病理诊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洪忠教授带来了《逆转乳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新思路:抗组胺药物》的讲课,对其团队相关研究发现进行了介绍,组胺H1受体(H1R)信号传导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诱导M2样表型并增加VISTA表达,从而抑制CD8+T细胞功能。抗组胺药可逆转这些作用并提高免疫疗法的疗效。
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身用药,蒽环类药物会增加治疗相关的心脏毒性,治疗过程中静脉置管相关VTE风险也会增加。因此,需重点对这些人群进行关注并给予及时干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在《乳腺癌伴随疾病全程管理》中讲到。
外科进展环节,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就《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进展》进行了介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盛湲教授带来了《BRCA基因突变检测及外科处理策略——保乳与全切的选择》的讲课,对当前在临床中存在争议的——预防性乳房切除、卵巢切除等手段对健康人群BRCA突变携带者的意义及BRCA基因检测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带来了《Luminal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处理时序策略》的讲课。
会议最后,王昕教授与李凡教授共同进行了《新辅助后保乳切除范围》的南北对话,分别就各自观点进行了介绍,将本次会议推向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