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共君一席话丨HER2风采——献礼8.19中国医师节,致敬了不起的HER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9/1 14:30:29  浏览量:602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肿瘤瞭望》特别邀请数位“撑起半边天”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开展了“HER风采”主题学术研讨会。

编者按: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肿瘤瞭望》特别邀请数位“撑起半边天”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开展了“HER风采”主题学术研讨会。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甘露教授进行了精彩授课,并与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磊苹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晶教授共同就DESTINY-Breast03、DESTINY-Breast04研究进展进行了“杏林玫瑰面对面”的互动讨论,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回顾。
 
会议伊始,闫敏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召开目的及整体会议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向各位同道送上了医师节祝福。
 

杨谨教授:重塑HER2-LOW MBC命运之轮——HER2低表达临床实践的变革之路

 
杨谨教授在讲课中指出,2021年CSCO BC指南和CACA指南均已经对HER2-low的定义和判断流程进行了阐述。既往HER2-low晚期乳腺癌按照HER2阴性进行治疗,后线治疗策略有限,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T-DM1未能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中取得阳性结果,T-DXd的出现显著改善了HER2-low患者的生存结局,DB-04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HR+患者、HR-患者还是在总人群中,患者的PFS、OS和ORR均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2022 NCCN指南(第4版)和ASCO指南新增T-DXd为HER2-low患者的优选推荐;2022年8月5日,FDA批准了T-DXd新的适应症,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既往接受过化疗或完成辅助治疗6个月内或期间复发HER2-low mBC的治疗。T-DXd的出现使得当前国内外临床指南得到改变,也正在改变着临床实践。
 
 
在讲课中,杨谨教授还对HER2- low mTNBC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ASCENT研究中,SG在HER2- low mTNBC后线治疗中的mPFS为6.2个月,OS达14个月,ORR 32%,提示SG对HER2-low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该研究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较为明显。DB-04研究显示,T-DXd治疗HER2-low mTNBC可获得8.5个月的PFS和18.2个月的OS,且≥3级的AE低于化疗组。因此,较高的稳定偶联体系,精准的靶向递送以及较低的毒性使得T-DXd成为HER2-low mTNBC治疗新选择。
 
 
在HER2-low诊断相关数据方面,杨谨教授指出,DAISY研究显示出T-DXd治疗HER2超低表达(IHC>0且<1+)患者有良好的疗效,提示T-DXd对HER2-low的作用还可拓展至HER2 IHC 0表达患者。需要DB-04等更多研究数据对HER2-low的下限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索。杨谨教授最后指出,T-DXd治疗一线快速进展或肿瘤负荷较大以及内分泌明确耐药者是T-DXd未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甘露教授:DESTINY-Breast03 安全性随访更新与启示

 
甘露教授在讲课中首先指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在兼顾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OS,虽然诸多数据表明T-DXd显著改善HER2阳性和HER2-low患者的预后,但是安全性管理也需引起重视。随后,甘露教授对DB-03研究在2022 ASCO大会上更新的安全性数据进行了解读,指出T-DXd相关AE总体可控,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和消化道毒性,最常见导致药物减量的TEAE为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酶增高。TEAEs相关停药中,T-DXd组患者每年的暴露调整发病率(EAIRs)低于T-DM1。T-DXd治疗早期首次出现恶心和呕吐以及脱发的风险高于T-DM1,但值得注意的是,T-DXd首次出现TEAE的时间相对较晚,首次剂量减少发生在第96天,而T-DM1组为第19天。T-DXd 组的TEAE相关停药主要为ILD,但随着对ILD认识的深入和预防措施的加强,大多数ILD/非感染性肺炎事件为1~2级,且可通过密切随访而解决,无≥4级的ILD发生。
 
甘露教授还表示,患者报告结局(PRO)是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功能状态以及治疗感受的报告。DB-03研究的PRO数据显示,基于EORTC QLQ-C30 GHS量表和其他指定亚量表与基线相比的平均变化,T-DXd维持了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QOL),至情绪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最终恶化的时间均延长。
 
最后,甘露教授总结指出,与T-DM1相比,T-DXd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T-DXd治疗HER2+ mBC的获益/风险比优于T-DM1,T-DXd可作为HER2+ mBC患者的治疗标准。
 
讨论互动

 
在陈占红教授的主持下,几位专家就事业、家庭、工作及T-DXd研究数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占红教授:女医生群体承担了太多的责任,既要在事业上取得一番成绩,又要兼顾家庭,是父母的依靠、孩子的榜样、也是患者的守护者。请谈谈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难题?对于即将开启职业生涯的女医生有何建议?
 
石晶教授:事业和家庭两者均做到极致是理想的状态,现实中在富有热情和责任的前提下努力付出会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
 
杨谨教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女性在家庭中需要承担更多的教育任务,但是我们的工作状态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在工作事业上有所建树,会自然而然的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王磊苹教授: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以及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努力陪伴,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闫敏教授:向孩子灌输不同年龄段、不同人都在各司其职的生活和工作的理念和观点,通过精神的引导、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思考和成长。
 
甘露教授:需要良好的心态去关注事业和家庭,努力付出是医生和母亲的伟大之处。
 
陈占红教授:DB系列研究结果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将如何改变当前临床实践?
 
闫敏教授:DB系列研究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数据,在DB-01研究中,T-DXd对于既往接受过6线治疗的HER2+mBC,可获得19.4个月的PFS获益。DB-03研究显示,T-DXd在≥2线的患者中,疗效优于T-DM1;DB-04研究显示T-DXd在HER2-low患者治疗中也取得惊艳的结果。此外,T-DXd治疗新发和放疗后进展的脑转移患者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数据也提示T-DXd更优。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为辅,脑转移患者还要强调局部治疗的重要性,吡咯替尼和T-DXd对颅内和颅外病灶均有良好的疗效,从疗效上进行排兵布阵还是倾向于优选T-DXd,而后再进行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维持。
 
陈占红教授:DB-03研究取得了更长的DoT数据(16.1个月 vs 6.9个月),结合T-DXd的安全谱,这将如何影响您的临床安全性管理?
 
石晶教授:个人认为,DB系列研究一定会改变指南和临床实践。但是是完全对T-DM1进行取代还是进行各自优势人群的相应治疗,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探讨。
 
甘露教授:T-DXd惊艳的疗效颠覆了既往我们对HER2+或HER2-low患者治疗的认知。但治疗过程中也要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一种药物无法耐受的AE会促使其转换为其他治疗药物,因此T-DXd和T-DM1还是具有各自的地位和一席之地,不同药物给了不同患者更多的治疗选择。
 
陈占红教授:近日FDA加速批准了T-DXd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的新适应症,是否可以认为开启了以HER2低表达为靶向治疗的时代? 
 
王磊苹教授:T-DXd可以被称之为高级版本的靶向化疗药物,通过靶向药物的精确制导而代入细胞毒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靶点以供选择去豁免化疗的毒性。
 
闫敏教授最后总结道,T-DXd的疗效、可及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情况均是影响治疗选择的因素,医生首先应该以疗效为主进行策略的选择,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而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治疗策略的排兵布阵。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专家简介
 
 
闫敏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
 
河南省乳腺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 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南生命关怀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院协会乳腺疾病管理与创新分会 副主任委员
 
 
陈占红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乳腺内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检测专家委员会乳腺癌组专家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及产学研联盟理事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兼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兼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杨谨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抗肿瘤药物监测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心脏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乳腺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乳腺学组副组长
 
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侯任主委
 
 
甘露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业委员会  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乳腺病分会 常委
 
重庆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
 
重庆市药学会药物临床实验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委员
 
1998年-2000年及2012年分别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
 
Pitié-Salpêtrière医院肿瘤中心和南特René Gauducheau西部肿瘤研究所学习
 
 
石晶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从事肿瘤内科专业18年,专注于乳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沈阳学组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精准医学与大数据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乳腺肿瘤精准治疗与临床科研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
 
 
王磊苹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泌内科,主诊医师,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  委员
 
中国研究性医院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药物临床研究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全国巡讲团成员
 
后记:为促进乳腺领域中外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整体诊疗水平,推进乳腺癌诊疗迈向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肿瘤瞭望媒体在壬寅虎年隆重开办“共君一席话”系列栏目,该项目共分为“天涯共此时、共说此丰年、云影共徘徊、谁与共争锋、百家共争鸣”五个章节,包含中外连线、MDT会诊、热点辩论等多种形式,扫描二维码进入项目专栏,欢迎收藏此网站,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