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2016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专家论坛今天在京召开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2/4 19:37:27  浏览量:2798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6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专家论坛今日上午在北京召开。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本次论坛是2016世界癌症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旨在推动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挽救更多肺癌患者生命。

  2016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专家论坛今日上午在北京召开。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本次论坛是2016世界癌症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旨在推动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挽救更多肺癌患者生命。本次学术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共同主办,会议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院士、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石远凯副院长共同担任,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肺癌早期诊断专家与学科带头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的主题 是“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

  詹启敏院士在开场致辞指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肺癌是我国城市和农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目前控烟仍是肺癌最大的可预防措施,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实施最严厉的控烟条例,未来肺癌的预防会更加科学化和个性化。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肺癌筛查有助于肺癌的早诊早治,从而降低疾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目前全球正在积极探寻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新技术与有效筛查路径。肺癌防治工作需要产学研多方努力,需要政府的支持。肺癌早期筛查要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平台。重视大队列人群的研究,重视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并尽快把肺癌筛查研究成果从研究走向应用。希望通过以上措施遏制肺癌的蔓延,实现“健康中国2020”的目标。”

 

  大会分为“全球肺癌早期诊断与筛查进展”主题讲座与“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路径专家讨论”两个章节。在“全球肺癌早期诊断与筛查进展”主题演讲章节,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和中日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德若教授主持。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陈万青主任首先介绍了最新的肺癌流行病学,中国肺癌发病持续高发,肺癌防控形势严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吴宁教授介绍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全球进展,美国国立肺癌筛查研究(NLST)推动了低剂量螺旋CT筛查在美国肺癌高危人群的开展,与胸片相比,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20%降低肺癌死亡率。但与此同时,低剂量螺旋CT筛查随之带来的高假阳性、过度诊断、辐射暴露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欧洲、澳大利亚还没有开展基于CT影像学的肺癌筛查。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介绍了血液标志物肺癌筛查国内外临床进展。在理想的状态下,临床筛查诊断肺癌的方法要求简单、快捷、高特异性。从血液中检测是全球肺癌早期诊断努力的方向,在众多分子生物标志物新技术中,肺癌自身抗体谱血液检测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在北美从2009年开始在临床上广泛运用,2012年英国NHS开展了基于肺癌七种自身抗体血清标记物的大规模肺癌筛查项目,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基于血清标志物肺癌筛查研究项目,该项目在2015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特异性高达91%;2015年中国CFDA也批准了肺癌七种自身抗体血清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主任张国桢教授分析了中国肺微小腺癌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挑战。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宋勇教授带来了肺部小结节危险分层与随访临床实践的讲座。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副院长介绍了基于社区肺癌筛查初步经验。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林冬梅教授作了早期肺癌病理特征与诊断挑战的报告。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目前临床肺小结节高发,临床GGO(淡片状磨玻璃样改变)影像学手段难以定性,肺内小结节危险分层与肺癌的早期诊断需要临床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

 

  在“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路径专家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的肺癌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白冲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张晓菊主任、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莫碧文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张树才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金发光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代华平主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内科王琪副主任、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予辉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杨栓盈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韩晓红副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郭述良副主任等众多专家展开学术对话,围绕“中国是否需要全面开展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国肺癌筛查高危人群如何界定?”、“中国肺癌早期筛查路径与模式探讨”三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地、多角度地热烈学术讨论与研究,为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献计献策。

  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最后作会议总结致辞,王辰院士指出中国肺癌形势严峻,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从10万个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出52个患者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国情、肺癌致病机制、医疗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国肺癌防控策略的制定不能照搬国外某一国家模式。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影像学与生物标志物等关键技术,共同推动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

 

  王辰院士同时呼吁,中国各界应该投入更大资源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肺癌筛查项目研究,从而获得中国肺癌筛查手段、路径、成本与获益等相关研究数据,建立国家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临床研究平台。同时,我们应该大力推行烟草控制与戒烟教育,加强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多学科医师团队的培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教授表示,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国际抗癌联盟(UICC) 2016年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定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本次论坛是2016世界癌症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旨在推动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挽救更多肺癌患者生命。

  支修益教授在会后采访中提出:“解决低剂量螺旋CT筛查随之带来的高假阳性、过度诊断、辐射暴露等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影像设备公司研发辐射量更低的螺旋CT设备;进一步锁定肺癌高危人群,比如利用肿瘤标志物对体检人群进行肿瘤筛查.其中的高危人群才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制定共识指南指导肺癌早期筛查行为。”关于肺癌早期筛查项目的实施策略,支修益教授有以下建议:“首先需要制定肺癌国家筛查项目计划,锁定肺癌高发地区的高危人群,执行有步骤的筛查项目。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肺癌高发特征作出不同的高危人群的界定。我希望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能率先开展肺癌早期筛查计划,树立好的肺癌早期筛查项目的样板,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本次会议是国内肺癌学术界第一次专门针对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专家论坛,参会专家呼吁,分子生物标记物与影像学两种技术手段共同推动肺癌筛查是未来中国肺癌领域的发展方向,通过肺癌自身抗体等分子生物标记物筛选出高危人群,精准筛查,降低筛查成本,提高筛查效率与收益,减少CT影像学筛查带来的高假阳性、过度诊断与辐射暴露,同时利用生物标记物进行肺小结节危险分层与随访管理,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精准筛查策略与路径。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专家论坛世界癌症日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