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肿瘤“照妖镜”——PET-CT看破抗癌之路上的迷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7/3 17:29:13  浏览量:287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最近退休的李叔叔(化名)本以为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一阵突如其来的腰痛,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整整一个多月,他无法缓慢行走,就连简单的动作都成了巨大的困难。李叔叔辗转多家医院,进行了CT、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可腰痛的源头依然扑朔迷离,这让他痛苦不堪。
 
其他医院检查诊断报告
 
医生建议李叔叔做一次PET-CT,通过正电子全身显像查找腰痛根源。于是,李叔叔来到前海人寿南宁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检查。
 
部分PET-CT影像图
 
病理报告
 
前海人寿南宁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的阅片团队对扫描获得的李叔叔的全身影像图片反复多次的观察与比对,凭借着二十几年丰富的阅片经验,核医学科陈伟华主任发现,李叔叔肩胛骨、腰椎多处、双侧髂骨、左侧耻骨等出现了斑点片状、虫蚀样等形态溶骨性骨破坏,考虑恶性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性大,建议李叔叔立即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了陈主任的影像诊断。腰痛的罪魁祸首终于找到,目前李叔叔已针对病因进行精准联合化疗。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居恶性血液病的第二位,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ET-CT显像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恶性肿瘤的增殖和代谢情况等信息,并可先于骨质结构变化,在早期发现骨髓的浸润和骨骼代谢的变化,这对于MM骨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MM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8F-FDG是一种与葡萄糖结构相似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其可进入细胞并滞留在细胞内。当葡萄糖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时,18F-FDG在细胞内的滞留量与细胞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体一致,通过18F示踪可反映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葡萄糖分布和摄取水平。MM的骨骼和髓外浸润病灶具有高代谢的特点,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显示为高摄取。
 
 
PET-CT显像不仅能够直观地显示出MM病灶的代谢情况,而且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评价全身脏器和骨骼有无浸润,从而多方位、全方面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数量。因此,其对于MM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存在髓外器官受累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前海人寿南宁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前海人寿南宁医院核医学科拥有德国西门子Biograph Horizon PET/CT全身扫描仪,是具有卓越的CT和PET/CT图像和高端·人工智能的检查设备,拥有完善的医护人员团队,医师团队配置齐全,有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曾在国内知名医院学习、进修,且在PET/CT的诊断方面有丰富经验,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的术前分期及放化疗的评估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秉承医诚业精、奉献卓越的院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科学的管理、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广大患者热诚服务。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

分享到: 更多